13637663577

字典印刷记录65年变迁:小辞书注解大时代

日期:2017.10.12  点击:20  属于:行业动态

有人一字一字地记它,有人从头到尾地抄它;千家万户的书房里有它,融会中外贯通古今要数它……从稚气学童到耄耋老者都要用到的字典、词典、百科全书,是历史和时代的大事记、档案馆。从195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第一部普及性字典,到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单位推出的系列化工具书,我国逐步成为工具书王国,这期间,凝聚着几代学者和出版者的坚守,于方寸间留下了时代发展的注脚。
词条修订 激发生命力


“别忘了带字典!”语文老师的殷殷嘱咐和那总是卷着页角的蓝色塑料面《新华字典》,是“70后”出版人徐音小学时代对工具书最深的记忆。同样让她难忘的是1998年5月北京第216次印刷、定价55元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:“这是我上大二时在学校校对比赛中获得的奖品,已经用了15年。”


《新华字典》和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是被誉为“工具书王国”的商务印书馆的两部品牌辞书。“它们的出版,既体现了服务读者的辞书出版理念,也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的发展历程。”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对《中国新闻出版报》记者表示。在他看来,社会在不断发展,辞书须不断修订更新,反映和记录时代的发展变化。“辞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工具,更要起到传播思想文化、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。”


《新华字典》第11版的修订一如既往地显示了语言对生活的快速反映。如增加了部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词语,如“民生”“福祉”“和谐”;删去部分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,如“煤油”“马力”“合作社”。一些网络热词如“晒”“奴”“门”也被收入其中。


“对不对,查《辞海》。”读者的这句口头禅,折射了《辞海》这一品牌工具书的权威性和美誉度。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何元龙告诉记者,新中国成立后,《辞海》各种版本累计发行近600万套,其畅销不衰与“十年一修”是分不开的。“经济、政治、社会、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,如果不加修订,工具书就没有生命力。”为了跟上时代步伐,《辞海》每逢修订都会更新、替换甚至删除某些词条,如最新的《辞海(第六版)》删去了过时或者已经不再使用的词目7000余条,新增词目1.2万余条,条目修订超过1/3。
深度开发 实现品牌化


如果说词条修订是对辞书内容的更新,系列化开发则是辞书对个性化和规模化的追求。
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长龚莉告诉记者,该社一直重视百科全书系列化的开发工作,使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这一品牌在综合百科领域内形成全卷本、简明版、精粹本3个体系,同时开发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光盘版和数据库版等数字化产品,2012年又策划出版了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普及版。


上世纪80年代,上海辞书出版社以《唐诗鉴赏辞典》首创融文学赏析读物和工具书于一体的图书形式。此后,该社依据读者需求对文学鉴赏辞典已有品种进行深度开发、修订再版,以维护品牌图书质量,延长产品生命周期,扩大优势品种的市场占有率。如中国古代诗词文曲鉴赏方面新品迭出,范围不断扩大到各类中外文学作品。据不完全统计,该社至今已出版各类文学鉴赏辞典过百种,销量达千万册。


“上海辞书出版社总是在默默无声地做大事。展示它业绩的,既不是新闻媒体的热闹,更不是书店仓库的堆积,而是一年又一年千家万户的书房。”著名学者余秋雨当年对《唐诗鉴赏辞典》编辑们的寄语,也可说是对所有辞书出版者的褒扬。


继承、发扬、超越和创新,是辞书出版者不变的追求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辞书出版单位在编纂手段、产品形态和传播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。如商务印书馆适时开发了《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》(第7版)APP和《商务馆学汉语词典》APP;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三版)定位于数字化时代的新型百科全书,在内容建设上将有巨量增长,有望实现革命性的创新;上海辞书出版社儿童百科全书系列向双媒介情景式阅读方向发展,通过置入大量二维码,将珍贵的独家视频资料展现给读者,让儿童获得立体式情境阅读的神奇体验。


无悔坚守 筑就里程碑
1982年版商务印书馆《新华词典》是“85后”媒体人李婧璇人生中读的第一本书。“这是姥爷1983年从报纸上看到这本词典的广告后,托在北京出差的同事买回来的。”这本墨绿色的词典教李婧璇认识生字、了解文史知识,在她眼里就是一本“绿宝书”。今年国庆节假期,她和93岁高龄的姥爷杜胜一起翻看这本词典时,姥爷说要把这本词典送给她做嫁妆。


让几代人熟识母语、获取知识的一部部辞书的背后,是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收集、整理、编辑、修改的艰巨繁杂,是无数焚膏继晷、皓首穷经、耐守寂寞、为人作嫁衣的学者和编辑。


1993年,历时15年完成的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一版)问世,结束了我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,它也为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养、增强民族凝聚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。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(第二版)的编纂过程同样旷日持久:重新解构第一版的77859个条目;约请近万名专家作者,并宣讲落实编写体例、作者注意事项;6万个条目的设计选择、排序,6000万字的一审、二审,反复的通读、校对;3万幅图的选配编排,30万个索引的提取;术语、人名、地名、译名统一,资料核实、重复交叉处理、长短繁简平衡……编辑们说,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充满了酸甜苦辣、兴奋委屈,大家常套用电视剧《北京人在纽约》里的一句话形容个中滋味:“如果你喜欢一个人,就送他去编百科,因为那里会是天堂!如果你讨厌一个人,也送他去编百科,因为那里会是地狱。”


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:从发稿到印制成书,所有文字都需经过十审十校;2000万字的文稿如果一个人看上10遍,按每天看1万字计,就需要55年——涉猎百多学科、千万多言的皇皇巨著《辞海》,倾尽了几代学者和编者的心力。35年中经历了《辞海》前后4个版本修订编纂工作的巢峰感慨:“每一版的《辞海》,都有着它所在时代的烙印,并因此有了文化上的象征意义。它以纸质出版物的形式反映着中国以至世界在特定年代的重大变化,是中国近现代的道路旁树立的里程碑。”